News
新闻资讯
本报记者 | 尹明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发18号文件”),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光荣使命(以下简称“先行区”),这是山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为指引山东奋力“走在前、开新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东营黄河入海口湿地。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蓄势待发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情深似海、厚望如山,四次亲临视察,为山东发展精准把脉、定向引航,作出‘走在前、开新局’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孙爱军告诉记者,山东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矢志推进强省建设,2022年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综合实力跨越提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三个万亿大台阶,达到8.74万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9%,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2%,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农业总产值率先过万亿元,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
——产业结构转型蝶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培育“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143个,总规模达7.3万亿元,“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0%以上,山东半岛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加快建设。
——科技创新提速突破,海洋国家实验室获批建设,两项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6万家和3.5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8.3%左右。
——绿色发展成效突出,纵深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39.3%,黄河口国家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南四湖、泰山等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有效。
——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开放型经济逆势增长,全年货物进出口总值3.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市场主体超过1400万户,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选择山东、创业齐鲁越来越成为共识。
国发18号文件明确将山东定位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要求山东加快探索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模式,努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孙爱军表示:“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国发18号文件内涵要义,抓住先行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
有专家表示,国家在山东布局建设先行区,就是要山东当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就是要山东这个具有全国代表意义的大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带领1亿人口率先实现现代化,为全国蹚路子、作表率。
高标准部署推进先行区建设
国发18号文件印发后,山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以先行区建设为总抓手,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高规格动员部署,高起点谋划推进,加快完善政策保障、项目支撑、协调推进体系。
构建完善政策体系。印发国发18号文件分工落实方案,编制出台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配套制定责任清单、政策清单、项目清单,协调各市各部门制定配套政策,明确先行区建设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
夯实重大项目支撑。谋划实施1500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做好全方位跟踪服务。印发先行区建设重大项目库名单,聚焦科技创新、“十强”产业、基础设施“七网”等领域,优选确定3186个项目、总投资8.45万亿元,强化要素支持,推动尽快投产达效。
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制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协调推进体系工作方案,加快建立完善组织领导等相关工作机制,坚持工程化推进、专班化运行,围绕“十个聚力”成立协调推进专班,积极构建国家、省、市县上下联动、统筹协调、运转高效的推进落实机制。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2023年2月14日,山东举行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1000余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推进会动员全省聚焦聚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面掀起项目建设热潮,确保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开局之年实现新突破。
全力推动先行区建设强势开局
2月14日举行的推进会,只是山东推动先行区建设强势开局的序幕之一。据孙爱军介绍,山东将纵深推进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十大创新“三个十大行动”,聚焦深化动能转换、绿色低碳转型、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四个发展导向”,充分彰显“强、富、高、优、美”现代化强省建设“五个内涵特征”,努力打造全面创新先行区、协调发展引领区、生态保护样板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共同富裕新范例、安全和谐示范区。
强化全面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十大创新”,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做优做大“十强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工赋山东”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引领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挺起山东“产业脊梁”。纵深推进“十大扩需求”行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
突出统筹协调,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着力推进区域协同、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带动作用,编制实施济南、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加快新型城镇化智慧、绿色、均衡、双向发展,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编制好新一轮五年规划,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聚力实施海洋强省建设行动,培植壮大海工装备、智慧海洋、海水淡化等产业。
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海上风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创建黄河口、长岛国家公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使美丽山东底色更加靓丽。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十大工程。
持续深化改革,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着力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纵深推进国资国企、要素配置、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构筑东联日韩、西接亚欧、辐射东南亚的国际“黄金大通道”。
办好民生实事,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稳就业促创业行动,深入开展教育提质、社保扩面提标、养老托育、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文化“两创”,加快文明山东建设,持续扩大“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影响力。
筑牢安全根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山东。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守牢粮食、能源、资源、金融、生态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一排底线”,加强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为先行区建设塑造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