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产品展示
智能化预算系统
导语
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将深刻改变着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由于能源是人们生产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资源,我国正在发生的大面积局域性拉闸限电现象说明,能源消费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需要更为系统、科学、精准的能源管理模式,建设基于泛能源大数据的能源消费“双控”智能化预算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智能化预算系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历史呼唤!
用户定位
建设思路
能源消费双控预算管理突出“算”“管”结合,有算无管,等于白算;有管无算,等于瞎管。
区域节能减排等工作部署(规划、计划、措施等)必须基于算账,就是要把愿景与潜力、能源与生产、能源与生活、现状与发展、资源赋存条件与空间布局优化、静态与动态、保障与节约、整体与局部、全面与重点等方方面面的变量关系的账计算清楚,这样的工作部署(规划、计划、措施等)才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在算清楚帐的基础上,形成以赋智为特点的智能化预算管理系统,提供预算编制、审核、调整、跟踪、预警、考核等管理应用,同时基于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特征分析,延伸碳达峰、碳中和预测等智能分析、优化调度服务。
功能规划
技术优势
- 专业化。智能化预算系统通过预算数据在线监测和统计部门依法依规统计数据的录入,实现预算数据来源的规范和专业;其次在总结国际国内能源(节能)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梳理能源消费系统所涉及的各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提供了能源消费日常管控的专业化工具。
- 数字化。智能化预算系统的全部管理策略来源于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理论指标量与物理指标量、GDP能耗与能耗GDP、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存量与增量等涉及能源对生产生活的消费保障系统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的建模预算推演,真正实现了规律导向的“有数可据”的能源和节能的数字化管理。
- 预算化。智能化预算系统以GDP能耗与能耗GDP、能源消费的强度、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自然增长率等能源的物理指标量数据,进行能源消费N年期预算;并确立了能源消费增量客观性指标的权重排序分配的原则和年度(可自定义)平衡管理策略,真正实现了“算管结合”。
- 动态化。智能化预算系统设定了多个GDP增长情景,并以GDP实际增长相匹配的能源消费增量为管控目标;以GDP、能耗强度、能耗总量三者的逻辑关系设定管理阈值和碳达峰的实现条件,为能源消费动态管理提供了范围和依据。
推荐产品
推荐案例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
辽宁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大数据分析平台项目、青海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项目、济宁市智慧节能示范工程-市(县)级智慧节能管理平台、齐齐哈尔市重点企业能耗在线监测预警平台
能源大数据分析平台
能源大数据分析平台,汇聚、组织和监控当地各产业、能源各种类、全产业链、各重点企业以及和能源相关的多维度数据、知识和信息。为构建智慧能源和能源工业物联网奠定平台基础,并服务于综合能源系统和能源互联网,实现数据监测和指标预测等功能。
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平台
通过园区能源节能管理系统的建设,在耗能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用电感知系统,采集大量的终端电器用电用能信息,实现深入的数据建模分析、数据挖掘,在国家实验室园区形成和推广精准感知、智能优化的用电行为,降低园区用电能耗和用电成本,减少碳排放。